查看原文
其他

刘昭:他把枯燥的政策,变成生动的故事,说给你听

2017-03-25 罗湖社区家园网




古色古香的金色屏风前,一桌、一椅、一扇、一醒木。每周五、六晚上8时,只要人在深圳,便风雨无阻,刘昭会准时出现在罗湖桂园街道“笑谈古今笑笑吧”的舞台上。相声、评书,三侠五义、聊斋故事,信手拈来,引得满堂喝彩。


刘昭现任深圳曲艺家协会副主席、罗湖区曲艺家协会主席。他从小学习曲艺表演,是中国曲艺学院“科班出身”,师从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、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,被称为“深圳最后一个说书人”。


从2012年8月开始,刘昭为了圆自己一个“评书梦”,在桂园街道免费为社区居民讲起“公益评书”。一晃已经四五年时间,最初只有他一个人登台演出,听众稀少,现在“笑笑吧”成为深圳曲艺爱好者的“据点”,并收获了一批“铁粉”。在深圳这个小小的剧场,曲艺文化抽枝发芽。


刘昭还有‍一项绝活:再枯燥的“政策文件”‍‍‍,经过他的曲艺创作,‍‍‍也能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‍‍,用一般市民喜闻乐‍见的方式说给你听。‍‍比如2014年他推出25期“说畅行”节目,用快板形式讲述交通规则、交警执法故事,在深圳多个电视频道播出,反响热烈。2016年,他策划推出“蝶变重生·精彩罗湖”专场演出,让观众在欢笑中更深入地理解旧城改造工作。


“城市的公共政策往往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,却常常因为语言过于专业晦涩让人望而生畏。”刘昭说,“我就是要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,用普通人听得懂的语言,告诉大家这些政策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变化。”在刘昭看来,紧贴当前的社会热点,搭建政策传播落地的桥梁,传统曲艺才能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。



1

出身世家


从小就是“话痨”

显露出曲艺方面的禀赋


前三年,每周在“笑谈古今笑笑吧”说书,街道只提供场地、灯光等设施,并不提供给刘昭任何补贴,但这也不影响他的坚持。刘昭认为,能够有一个宝贵的舞台,有观众来观看表演,对他来说已经很满足了。


其实,除了免费公益说书外,刘昭也接一些商演。这些商演只要是在周五周六晚上,不管开价多高,他都拒绝了,因为“自己要是不坚持,观众更加不会坚持”。但凡这两天晚上亲朋好友的聚会,他也一概谢绝参加。刘昭称,“也没有什么崇高的理由,我就是特别喜欢这个舞台。干别的,没这么有劲儿。”



刘昭对曲艺的这股热爱,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。刘昭出身一个戏曲世家,父亲是京剧武生演员,母亲是一名琵琶乐手。父亲所在的山东京剧团是当时全国的八个样板团之一,全国各地的剧团纷纷前来取经学艺。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,睁眼就是剧组,白天看排练,晚上看演出,刘昭从小耳濡目染,戏曲文化早早地在心中扎下了根。


 而按照刘昭自己的说法,他从小就是个“话痨”,两三岁就会讲故事,既是同龄人中的“故事王”,也能跟大人们聊到一块去。刘昭这方面的秉赋随即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,7岁的时候就有老师开始教他怎么专业讲故事。



 “这人是谁呢,他是原来山东省话剧院的副院长薛中锐,非常有名的话剧表演艺术家,倪萍也是他的学生。”刘昭说,“到我11岁的时候,山东省话剧院排了一个广播剧叫《奇怪的小红帽》,薛中锐就把刘昭找来做主演,我从小就教他讲故事,他水平不错。作品出来后在当时的中小学生群体十分流行。”


这些经历,为刘昭奠定了良好的曲艺功底,也让他最终走上了曲艺事业这条路。“与多数人父母一样,最开始我父亲也希望我考大学,坐办公室,觉得学京剧实在太苦了,光基础形体动作就要练好几年,父亲从事的武生行当尤其如此。”刘昭说,“但我实在想干这一行,于是父亲退而求其次,同意我学语言类的科目。”



于是,1986年中国北方曲艺学校成立后,16岁的刘昭通过考试成为第一届学员,主修评书,副修相声和快板。经过4年专业学习,1990年毕业的刘昭,成为第一批国家颁发学历的说书人,被分配到山东省曲艺团,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曲艺生涯。

2

拜入名门


曲艺事业大起色

屡获全国赛事一等奖


在山东曲艺团,刘昭主要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,获得的表演机会不多,这让他逐渐有了“思迁之心”。2年之后,经过父亲一个在深圳旧友介绍,刘昭打包行囊,南下寻梦。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,后来被证明是刘昭的福地,让他有了大施拳脚的空间。


 “当时来深圳最直接的原因是这里新开了一个老舍茶馆,就在现在上海宾馆的旁边,开业时还请了香港著名词曲家、演员黄霑做主持人。”刘昭说,“深圳曲艺人才稀缺,他一下子找到了才艺发挥的舞台。”



由于评书、相声、快板样样精通,一台晚会刘昭一人的表演能占到半台。表演结束之后,经常得到观众的夸奖,这极大地提升了他的自信心与成就感。他天生是属于舞台的,来深圳成为一个正确的选择。


由于在电视台经常露脸,刘昭开始有了一些名气,经常有单位邀请刘昭前去表演。后来经过一位热爱曲艺的国企老总引荐,加上自身相声水平得到赏识,2007年刘昭拜师著名相声艺术家姜昆。每逢姜昆来深圳,刘昭都会在后台把自己最近的段子节目给姜昆表演一遍,请老师点评指教。



2012年,一次偶然的机会,刘昭与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在一次座谈会上结识,并同台表演。刘昭的演出给刘兰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当晚聚会结束后,刘兰芳专门让刘昭来到宾馆房间,对刘昭进行评书创作指导,并留下名片。此后刘昭多次到北京拜访刘兰芳,两人由此结下了师徒情谊。


在两位大师的门下学习,刘昭的表演功力进一步得到了提升,曲艺事业也取得更大的起色,参加的比赛常常载誉归来。



2006年,刘昭获得了全国CCTV相声大赛个人金奖;2014年获得中国曲协举办“第九届河南宝丰马街书会曲艺邀请赛”一等奖;2015年参与录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评书《杀楚》65回;作品更多次获得省市文艺类比赛的一等奖。

3

公益说书


扎根社区免费开讲

丰富居民文化生活


刘昭的专业是评书,但是入行之后,他却无奈地见证着评书的日渐没落。“评书不是背背词儿那么简单,要想说得好,得长时间积累磨练。自己学了一辈子,却没有市场、没有人听。”这让刘昭有点不忿,“1980年,评书大师刘兰芳的《岳飞传》一出,万人空巷,但现在说书环境渐渐变得更差。”


“相声、快板短小,评书20分钟才刚说到高潮,一场评书说下来起码半小时,哪个场子会给你那么长时间?以前为了生存,在外边都是说相声、快板,几乎没说过评书。”刘昭说他“饱暖思评书”,一旦生活好一点,就想重拾专业。



能说评书的场子少,也不知道观众在哪儿,刘昭就想:“能不能到社区里免费给居民说书?”以前他曾参加过罗湖区桂园社区的活动,结识了桂园街道总工会主席刘英,于是提出“能不能给我个地方说书?”刘英告诉他,“社区可以免费提供个地方,但是没有费用,你愿意来吗?”刘昭当即就答应了。


刘英回忆,那时她和刘昭“一拍即合”。“当时社区里很需要文化活动,而评书对场地要求不高,很适合进到社区来。而且我是北方人,在我的童年回忆里,评书很受欢迎,大家都是一到点就抱着收音机听评书。”刘英说,深圳虽然地处南方,但这座移民城市应该还有许多像她一样对评书有回忆的人,她想让这种传统艺术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里,让他们找到对传统文化的寄托。



2012年8月,“笑笑吧”在桂园社区开张。没有进行任何宣传,每周两次演出就这么静静开演。有时候有居民无意中路过,探个头进来———“这里在搞什么活动呢?坐下听听吧。”很多人就是这么坐下一听,结果“走不了了”。


而只要人在深圳,刘昭一定准时到“笑笑吧”开讲,这一坚持就是四五年。不管台下是三四十人还是零星数人,刘昭照样说得恭敬卖力。有赖于这份“坚持”,刘昭在深圳的人气在持续上升。罗湖图书馆、宝安图书馆、龙岗图书馆、光明图书馆、零玖剧场、中小学校、其他社区也陆续邀请刘昭前去说书。现在,他再也不愁没人看他表演了。

4

贴近热点


用喜闻乐见的形式

为政策落地搭建桥梁


在快节奏的都市,传统曲艺如何走进人们的生活?在刘昭看来,将曲艺与城市生活话题结合起来,为枯燥的政策文件重新编造一套市民喜闻乐见的话语表达方式,使普通人也能理解和接受城市的公共政策,这是一种很好的探索。




 “快板书生动、短小、轻快,符合录制短小视频需要,又能把交通知识变得生动有趣。”2014年,深圳迎来第四届文明城市复查,如何利用这个契机,提升城市的交通文明?相关部门想到了请说书人刘昭来创作一档节目。


很快,由刘昭本人创作的“说畅行”成型了。25期节目中,刘昭用快板形式讲述交通规则、优秀交警、交警执法过程中的小故事。这个节目在移动频道、深圳卫视的移动频道、公共频道、D V频道播放后,市民反响很好。“把交通话题变成快板语言,不照本宣科,鲜活有趣。”有市民记得在公交车上看到这档节目,被吸引着“看了一路”。




2016年,刘昭带领的表演团队在罗湖区开展“我们的价值观”校园巡演,以罗湖道德模范故事、未成年人文明行为礼仪为素材,采取曲艺表演形式寓教于乐,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让孩子们在“说学逗唱”中领悟大道理。



在“罗湖道德模范在身边”系列节目制作中,为了让演出更具感染力,刘昭在拿到相关材料之后,又补充了大量的实地采访素材,精心编制了生动感人的文本。现场演出时,刘昭还把故事中的当事人请到现场,在一段曲艺表演之后,再请当事人上台亲身讲述经历,两种形式的搭配直击人心,催人泪下。



为了让罗湖居民更加深入体会到旧城改造对于罗湖发展的意义,刘昭还策划推出了“蝶变重生·精彩罗湖”城市更新、棚改专场演出,量身打造相声、评书、双簧等数十个语言类原创节目,让观众在欢笑中理解、思考旧城改造工作。


 “我没有采用干巴巴的口号语言,而是塑造了几个典型的角色,让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,来谈旧城改造对生活的影响。”刘昭说。


这些“接地气”的表演,用现代生活与现代话题拓展了曲艺的选题,既让城市公共政策直达民心,也在重塑着传统的曲艺艺术。刘昭始终在孜孜不倦地探索,如何让传统曲艺变得“时髦又时兴”,走出小舞台,走出一条更广阔的道路。

5

剧场花絮


评书时“夹带私货”

讲典故很“吸粉”


评书关键在于讲故事,同样是“张三到李四家吃饭”的故事,怎么才能更吸引观众?每个说书人都有自己的“创作”,功夫深浅都体现在种种细节里。除了与传统评书不同,刘昭常常在讲故事的时候“夹带私货”,“岔开讲点国学小典故”,这种独特的风格也吸引了不少“粉丝”。




比如故事提到了“清正廉洁”,他会讲讲这个词的来历———“清正是一身正气、两袖清风的意思,廉洁其实是一个人的名字,他是孔子的徒弟、鲁国丞相,这个人不贪财”。他的评书里,这样的小典故还有很多:厕所为什么会叫“马桶”?“过年”里的“年”是什么“瞒天过海”这个成语怎么来的?


刘昭有个习惯 ——— 随身带着本子和笔,听到、看到的素材就立刻记下来。这样经年累月的积累让他可以根据台上观众来的情况,信手拈来“插播”观众可能会感兴趣的小典故。



这样的典故,刘昭已经积累了“一箩筐”,在评书中“抖出”,不仅效果很好,而且也传播了国学文化。刘昭还在筹划,将这些小典故录制成视频,通过微信、微博等进行传播,注入互联网基因,更广泛地传播,来吸引更多年轻的观众。


人物介绍

刘昭,深圳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、罗湖区曲艺家协会主席。7岁开始接触曲艺表演,毕业于中国曲艺学院评书专业,师从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、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,被称为“深圳最后一个说书人”。



2012年8月起,刘昭创办“笑谈古今笑笑吧”,每周五、周六晚在罗湖区桂园街道老年活动中心免费表演相声、评书、快板等节目,生动讲述国学典故、丰富社区文化生活,不少居民聚成“铁杆粉”,同城戏友也自建了“笑家班”。

   

2014年,推出25期“说畅行”节目,用快板形式讲述交通规则、交警执法故事,在深圳多个电视频道播出,反响热烈。


2015年,推出“道德模范在身边”专场演出,精心编制生动感人的曲艺文本,还把当事人请到现场亲身讲述经历,两种形式搭配直击人心,催人泪下。

 

2016年,推出“蝶变重生·精彩罗湖”城市更新、棚改专场演出,量身打造相声、评书、双簧等数十个语言类原创节目,让观众在欢笑中理解、思考政策。


2016年在罗湖区开展“我们的价值观”校园巡演,以罗湖道德模范故事、未成年人文明行为礼仪为素材,采取喜闻乐见的曲艺表演形式寓教于乐,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

    

此外,刘昭还坚持在零玖剧场、罗湖图书馆、龙岗图书馆、宝安图书馆、中小学校等地固定演出,广受市民欢迎。



信息来源:南方都市报

推荐阅读(戳下方标题)

罗湖区2017年小一初一学位申请推迟!四大核心提示要看清!

年轻人,别发愣!深圳最新人才引进指南+免费住宿方式请收好!

2500亿!罗湖打造国际消费中心,全球顶级品牌将汇聚这里……

消费升级、强区放权……罗湖这些改革惊艳四海八荒!

罗湖中学改造后颜值爆表!好消息,罗湖还有3所学校明年动工!

“逛吃天堂” 来了!罗湖又一购物中心将开业,2017深圳还有这些……

双地铁、高颜值……HALO广场开业啦!罗湖人民的情人节虐遍天下单身狗!

深圳8大绝美湿地公园,罗湖有2个!周末走起!

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


加入我们

家园网粉丝QQ群:385324648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